鬼月症候群:戲劇化性格的人容易出現

  • 作者 : 謝佳君
  • 圖片來源 : shutterstock

剛離開校園的美婷(化名),離鄉背井,隻身北上在醫院工作,為了盡早適應環境,時常加班至深夜才返回醫院宿舍。不幸的是,室友因感情不順遂,農曆6月底時輕生;隨著「鬼月」到來,加上宿舍人少,美婷老覺得宿舍內鬼影幢幢,甚至懷疑是室友的鬼魂又回到生前住所。

終日疑神疑鬼的美婷不僅睡不好覺、夜半時常驚醒,白天工作也精神渙散,甚至聽信命理師所說,死去的室友就在四周,而且在另一個世界很孤單,所以用紅繩子綁著要帶走她,更加重美婷陷入工作、失去室友與迷信的壓力中…

民間信仰認為,農曆7月陰間鬼魂會「出關」到人間,每到這時候總有些人要到精神科報到,主訴整天惶恐不安,半夜更嚴重,入睡困難、容易驚醒、甚至噩夢連連,陷入惡性循環,情緒、注意力、記憶力都不對勁,連帶日常生活也受影響;特別的是,只要鬼月一結束,所有症狀也自動煙消雲散,但隔年又要再經歷一次。

心理因素/易受暗示的人格特質

「這就是 『鬼月症候群』 ,」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,容易受暗示、戲劇性格的人染上「鬼月症候群」的機會更高,其中又以女性居多。這些人情緒不穩定,容易焦慮、憂鬱或憤怒,而且易受暗示,即使規勸不要迷信鬼神,仍會覺得毛毛的。

比如聽到別人繪聲繪影地說某間房子曾有人慘死,就會自己嚇自己;或一到農曆7月,看到電視節目把「鬼門開」講得活靈活現,便整日疑神疑鬼,痛苦不堪。

因此, 「暗示」,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「催眠」,當被暗示農曆7月是比較不平安的月份,就特別容易神經兮兮 ,精神科醫師林耿立解釋。同時,教育程度較低、民間信仰氛圍濃厚的鄉下、或曾有靈異經驗的人,也比較容易受到暗示。

A0779364

(某些精神狀況是精神疾病所引起。圖片來源:康健雜誌)

精神疾病/感覺失調、嚴重躁鬱症患者

但也有些人是精神疾病造成,譬如感覺失調及躁鬱症患者的症狀就是疑神疑鬼、幻聽,時常感覺有人在辱罵、批評他們,不只農曆7月才發作,遇到壓力大就會出現症狀。而且這些疾病通常是基因、遺傳引起,必須透過藥物控制,林耿立說。

生理因素/甲狀腺亢進、交感神經過度亢奮、嗜鉻細胞瘤

不過這些看似心理因素或精神疾病引起的現象,也可能是生理疾病造成。

台北市立聯醫仁愛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張鈞鎧解釋, 甲狀腺亢進、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及嗜鉻細胞瘤,都有突然冒冷汗、心跳加快、甚至頭痛緊繃等症狀,當情緒緊張、荷爾蒙紊亂,更容易胡思亂想, 陷入惡性循環。

因此,這類病患遇到情緒變化、緊張壓力、症狀來襲時,往往誤以為是心理因素或精神疾病引起,但求助精神科的治療通常效果有限,直到解決生理疾病問題才大幅改善。

張鈞鎧曾遇過一位30幾歲的女性外商主管,每次出國洽公都很害怕單獨睡一間房,老覺得飯店有鬼,甚至感覺東西被移動、電燈忽明忽暗,即使戴耳塞、眼罩,還是害怕有鬼來抓走她。

剛開始女子以為是精神疾病,但吃了助眠藥、放鬆情緒的藥物仍不見好轉,症狀越來越嚴重,心跳加快、體重下降,連回到家也神經兮兮,以為鬼怪跟著她回家,整夜睡不著,最後發現主要問題還是出在甲狀腺亢進,導致內分泌跟著出狀況。

A0779363

(醫師建議可以訓練腹式呼吸,放鬆情緒。圖片來源:康健雜誌)

改善方法/訓練放鬆、藥物治療

林耿立說,若是感覺失調或嚴重躁鬱症患者,通常只能藉由藥物控制。或治療好生理疾病、交感神經過度亢奮患者則建議少吃刺激性食物,張鈞鎧說。但假使是心理或人格特質引起,除了藥物治療,楊聰財也分享9招改善方法:

1. 4能: 包括要能睡、能吃、能(運)動、能笑。若想不起能笑的事,可以對著鏡子、咬一枝筆,讓嘴形呈向上的「U」形,只要持續10分鐘,就會分泌腦內嗎啡,有助穩定情緒及入睡。 
2. 4發: 包括說、唱、做、寫。正向心理學鼓勵睡前1小時寫下心情日記、感恩日記或快樂日記,都能放鬆緊張壓力,讓心情更正面。 
3.放鬆訓練: 腹式呼吸,用鼻子緩慢吸氣至腹部微脹,嘴巴再緩慢吐氣;早上、中午、晚上及睡前各至少20次,一天總共至少80次。 
4.運動: 1週至少3天,1次至少30分鐘,心跳至少1分鐘130次,達到出汗。 
5.睡前訓練腦袋關機、自我催眠(30分鐘內入睡): 睡眠相當重要,若睡眠品質不佳,情緒、注意力及記憶力都會受影響。可試著默數1個簡單數字幫助入睡。 
6.每天睡滿6~8小時,7小時最理想; 黃金睡眠時間為晚上11點至早上6點。 
7.白天盡量不躺床 ,最多不超過1小時。 
8.白天喝足夠的水,睡前4小時起限水。 
9.學習調整「什麼都要管及擔心」的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