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會得躁鬱症?從大腦、壓力到性格,3大真相不能忽視

為什麼會得躁鬱症?從大腦、壓力到性格,3大真相不能忽視

昕晴診所經常被患者問到:「為什麼會得躁鬱症?」

其實,有躁鬱症的人並非意志薄弱,而是涉及遺傳、大腦生理、壓力與人格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。

若忽略這些危險因子,躁鬱症傾向可能悄悄蔓延,影響工作、人際與健康。

本文依臨床經驗與最新研究撰寫,深入解析三大真相,並提供自我調適與就醫建議,盼協助民眾及早識別、積極治療。

得躁鬱症是生理、心理與環境交錯的結果

躁鬱症並非單一成因,而是「基因、神經生理、生活環境」的綜合表現。

臨床上,患者常在壓力高峰期首次發病,往後則受荷爾蒙、睡眠、社會支持度等多重觸發因子影響。

若家中又有情緒疾病史,更須留意早期徵兆。

  • 遺傳易感性:若父母或手足罹病,終身風險約升至 10 % – 15 % (一般人口約 1 %)
  • 神經生理:前額葉調控功能較弱,邊緣系統過度活化,導致情緒「煞車」失靈。
  • 環境壓力:學業、工作、重大人際事件是最常見的「最後一根稻草」。

家族有躁鬱或重度憂鬱病史者,若碰到長期失眠或情緒波動時,務必及早諮詢精神科醫師。

若發現連續兩週以上失眠、情緒高昂或低落難控,可透過昕晴診所線上預約表單,獲得早期評估。

大腦結構與功能如何影響思考與情緒?

現代影像學發現,躁鬱症患者的大腦在多個區域呈現體積變化或代謝異常:

主要腦區 功能 在躁鬱症的常見改變 臨床表現
前額葉皮質 抑制衝動、計畫決策 皮質變薄、活化不足 難以理性評估風險、躁期衝動消費
杏仁核 情緒加工 體積增大或過度活化 對刺激反應誇大,易怒或過度欣快
海馬迴 情緒記憶、壓力調節 容量減少 壓力耐受度低、鬱期記憶力下降

當「情緒油門(杏仁核)」一踩到底,而「理性煞車(前額葉)」失靈,情緒就像失控的過山車。

心理創傷與壓力事件,是誘發躁鬱症的導火線

再強韌的大腦,也可能被劇烈壓力擊潰。

臨床回顧發現,童年逆境、親密關係變故及職場長期過勞,皆可觸發首次躁或鬱發作,對已有躁鬱症傾向的族群更是如此。

台中都會上班族常面臨高工時與租屋壓力,若缺乏休閒與支持網絡,風險隨之升高。

若你或家人經歷重大打擊後,情緒波動明顯卻難以平復,歡迎你致電諮詢昕晴診所,讓專業團隊協助評估與介入。

若您有為什麼會得躁鬱症相關問題,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

台中昕晴診所的專業醫師,讓我們攜手共創健康未來

昕晴診所:04-27085855
預約表單:線上預約

你有躁鬱症傾向嗎?這些警訊別忽略

早發現、早治療,可將復發率降低 40 %以上。

以下警訊若持續兩週以上,就應提高警覺並尋求專業協助。

與躁鬱症共處:長期調適與自我照顧之道

躁鬱症是一場馬拉松,治療目標是「情緒穩定、功能恢復、預防復發」。

遵循醫囑、培養健康習慣,加上社會支持網絡,可大幅提升生活品質。

為什麼會得躁鬱症?答案從遺傳、大腦到環境層層交織。

有躁鬱症的人不是脆弱,而是攜帶特殊生理與心理特質。

只要及早辨識躁鬱症傾向,接受專業介入,依然能擁有充實而有掌控感的人生。

若你正面臨情緒雲霄飛車,或擔心家人出現上述警訊,歡迎你立即填寫預約表單或是致電諮詢昕晴診所,讓我們陪伴你用科學與關懷,走向更有力量的自己。

若您有為什麼會得躁鬱症相關問題,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

台中昕晴診所的專業醫師,讓我們攜手共創健康未來

昕晴診所:04-27085855
預約表單:線上預約
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