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與憂鬱共舞3〉面對憂鬱症患者 別說這兩個字

壹週刊 2018年11月2日 下午2:09 撰文:郭逸君

 「小鬱亂入」網路平台創辦人林妤恒說:「我很喜歡一個譬喻,憂鬱症就像是心靈感冒一樣,明明頻繁發生在我們周圍,可是很少獲得重視。」 根據衛福部憂鬱症調查,粗估台灣憂鬱人口逾兩百萬,由於心理衛生在健康教育中被忽視,加上社會對憂鬱症的汙名化,導致許多人的心理感冒了,卻未尋求專業咨詢。  

「很多人都覺得,憂鬱症只是心情不好、情緒悲傷,而忽略它是個嚴重的疾病、需要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,也需要專業醫療協助。」 林妤恒觀察,「前些年臉書發跡,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,是相當有趣的工具,許多憂鬱症患者害怕、不願意跟人聊天,但透過網路虛擬化的特性,他們願意加入憂鬱症相關社群,和有同樣經驗的病友分享自己的故事,『對話』就是非常好的治療。」 陳咨華不理解:「我超級不喜歡被加油的,為什麼大家面對憂鬱症的,只會說加油?」 「不止憂鬱症病友會在我們網站留言,很多陪伴者也會訴說他的困難。」

當憂鬱來襲,除了罹患疾病者本身,最辛苦莫過於身邊的陪伴者。 「家人、朋友該如何面對身邊的人患有憂鬱症呢?雖然都有大原則指引,但實際操作、心理建設是最難的。」 林妤恒說,面對身邊親友憂鬱症發作,並不是「放任他情緒過了就好了」、或是「鼓勵他正面思考」,她建議「不鼓勵」、「不責備」、「不反駁」的三不原則,對於憂鬱症患者不要說「加油」等詞彙,也不要責備他困在情緒裡無法振作,面對憂鬱症患者傳達負面話語,同理傾聽即可。

 許多憂鬱症患者有自殘傾向,甚至自殺念頭,「小鬱亂入也常收到病友企圖自殺的訊息」,陪伴者們沒受過諮商輔導訓練,該如何面對這樣的負能量?「其實可以坦然和憂鬱症患者討論自殺這個話題,不要迴避,同時積極鼓勵病人就醫,耐心陪伴與傾聽是不二法門,「告訴他們,雖然現在的狀況不好,並不代表以後都不會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