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憂鬱症】98.09.17-重度憂鬱症療程漫長過程艱辛

台灣新生報

更新日期:2009/09/14 00:07 【記者蘇湘雲/綜合外電報導】

重度憂鬱症治療過程既艱辛又漫長,目前有許多抗憂鬱藥物可供使用,用對藥,治療事半功倍,反之,就可能延誤治療時機。不過現在卻沒有任何生物標記、診斷方式可讓人快速評估藥物效用,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運用「定量腦電圖分析」技術(QEEG),了解藥物是否在患者身上發揮效用,憂鬱症患者用藥一周內就能知道藥有沒有效,檢查時間只要15分鐘。

這項研究發表於九月號的「精神病學研究」期刊(PsychiatryRe-search)。

研究人員解釋,超過一半的憂鬱症患者第一次服藥後,過了好幾個月才發現藥根本沒效。為了解決這項難題,研究人員使用「定量腦電圖分析」技術分析患者用藥後的腦波變化,就能知道抗憂鬱劑到底有沒有產生效果。這項技術並非侵襲性檢查,憂鬱症患者用藥一周馬上就能接受檢測,檢測時間不超過15分鐘,若發現藥物不適合,醫師可以立刻換藥或改變治療方式。

總共有375位重度憂鬱症患者參與研究,在研究剛開始的時候,研究人員為重度憂鬱症患者測量腦波,接著讓患者服用一種強效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(SSRI),這種藥物常用於治療憂鬱症。患者服藥一周後,再接受一次腦波檢查,研究人員檢驗患者的「抗憂鬱劑治療反應指標」(A-TRindex),「抗憂鬱劑治療反應指標」是指腦波所出現的特殊變動。

研究人員以隨機方式指患者繼續服用原本藥物或再服用另一種藥物,有73位患者維持原來藥物,研究人員繼續追蹤49天,了解藥物效用和「抗憂鬱劑治療反應指標」是否吻合,結果發現,抗憂鬱劑治療反應指標」預測藥物反應的準確率達74%,像去甲基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回收抑制劑(NDRI)也能納入評估。

研究人員指出,憂鬱症患者接受第一次治療時,若成效不彰,患者很容易放棄治療,且長時間吃錯藥,患者也可能出現抗藥性,如果能盡早評估藥物效果,不但幫助憂鬱症患者減少挫折感,也不用讓憂鬱症患者耗費大量時間、金錢「嘗百藥」。

引自: 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90914/128/1r1ff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