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父母情緒勒索,該如何解除親情焦慮?

如何解除你的親情焦慮?

探討「界限」議題,如何辨識界限是否被侵犯,以及如何設立界限。當自我界限被入侵時,你很容易會聽到對方說:我這是「為你好」、這是在乎跟關心你的表現,你不應該違抗!那我們究竟要怎麼看懂自我的界限是否已受人侵犯呢?

簡單來說,這時候,你的焦慮會現形,你會侷促不安,甚至腦海裡有各種想像和擔心,你會開始不停想:「他怎麼會這樣說?」「我這樣做可以嗎?」「可是他會不會……」

舉個很輕微的例子來說,例如媽媽看到你今天的打扮,對你說:「你怎麼不好好照個鏡子,這樣很難看!」接著你開始自我懷疑,又有點憤怒地想:「這有什麼嗎?是不是他講的對?還是我太固執又不聽勸?」

你的腦海中會出現各種情境,甚至是災難式情境,也因為這句話,讓你對自己、對未來、甚至對關係都充滿很多焦慮,然後也有點無助地想著是不是真該聽媽媽的勸。

這句話之所以輕微,因為它還不及「你怎麼辭掉這麼好的工作,你是瘋了不成」或者「你怎麼嫁這種老公,你下半輩子根本毀了」這種不停在人生重要階段出現、各種左右你心智,並要你依照他的忠言去聽話或執行。

然而,無論輕微與否都會造成你的焦慮,除了感受到那被越界、自由被壓縮的焦慮外,還有若不討好就會有麻煩的恐懼,同時,加上你不一定可以為自己所有的行為負全責的擔憂。因此,你依舊依賴這些話給你方向,或給你被愛、被關心的感受,有時也害怕自己不聽話會後悔,無法承擔責任。

當你的界限被侵犯,其實你的內心都知道。你的焦慮點在於:你知道你的想法或行為,跟別人預想的並不一樣,但你並不一定想遵循其他人的思緒走,你想照你自己的,但你不夠有把握或肯定自己的現況,或者你很怕讓對方不開心,因而無法把持住親情的界限。

這時,你的心會透過「焦慮」的反應來讓你知道。其實你渴望的,就是被他人好好尊重與認可,也就是,不論你做什麼都相信自己是被愛著的,你也就不用感到不安了。

當然,有些家人是不容許被拒絕的,因為他們將拒絕視為「否定他的身分與他的愛」,而你可以做的是「維持關係連結的不合作運動」,也就是拒絕母親那份要求,而不是拒絕母親這個人。

這讓你依舊能與母親保有連結,而這份連結可以從關心母親的日常生活做起,像是告訴她:「媽,飯煮好了喔!」「要吃水果嗎?」「早點睡喔!」「今天溫差大,外套要記得穿喔!」或者傳訊息時,可以在生活層面上持續傳遞你的關心。

當然,你可能會換來對方的冷處理,但千萬要記得這冷處理的關係模式,一種是她控制的手段,知道你可能會承受不了關係的沈默與沒有互動,而屈服;另一種則是她還在消化對關係轉變,而帶來的失望、憤怒,在清楚自己可以怎麼互動之前,她並不知道可以怎麼應對。

因此,當你帶著這層理解,慢下自己的腳步,不要求母親立刻適應關係型式的轉換,也不要求她立刻接受你位置的調整,反而需要要求自己,先適應關係改變過程中的不適,包括孤單、害怕等各種煎熬的感受,而讓自己調整好,有能力繼續與母親維保持連結,即便是單向的互動也是。

當她有一天發現冷處理的方式已經無法改變你,無法讓你照她的意思走,你依舊是不合作的立場,且依舊是那個愛母親的孩子時,她就需要調整自己在關係中的姿態,去學會適應關係的改變了。

所以親愛的,辨識親情越界後,我們有很多自身的功課要做、要負起責任,包括:相信自己、勇於選擇和負責、尊重自己且更尊重他人,而保持適切的連結、給出愛。當你認清自己,那條與人之間的線自然就越來越清楚了。

當你的界限被侵犯,

其實你的內心都知道。